黃斑部

黃斑部病變是很多病人來眼科求診的原因,
在媒體的宣傳下,許多人擔心自己有,
因此在這邊為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事實上,黃斑部病變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
包含了太多可能的疾病,常見的、也有許多治療空間的有以下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致病原因

依據是否產生脈絡膜新生血管,分為乾性(圖一)與濕性(圖二)兩種。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來自於視網膜細胞萎縮與結痂,並未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尚在輕微程度時通常對視力影響較小,進程也較慢。一旦慢慢變成濕性,表示脈絡膜出現了新生血管,在黃斑部可能會產生出血、水腫的情形,影響視力較明顯,嚴重時視力大量減退。

乾性老年黃斑部病變
濕性老年黃斑部病變

症狀

  • 視野扭曲、直線變彎 (可用姆斯勒方格表做檢查)
  • 視力模糊
  • 視野變暗、變黃
  • 顏色對比度降低
  • 中間視野盲點
  • 經過強光照射後視線恢復較慢
老年黃斑部病變檢測圖

Amsler Grid

使用方式:
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
2.  如有老花或近視,需配戴合適的眼鏡
3.  用手蓋著一眼,另一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
4.  看著黑點的時候不能看旁邊的線條
5.  感覺線條是否有扭曲、黑影、特別模糊的地方

治療方式

如果是乾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治療空間較少,但仍需在眼科定期回診,由眼科醫師評估是否轉成濕性的病變。
而濕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現今效果最顯著的治療方式是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Anti-VEGF)注射療法,直接將藥物打入眼球內的玻璃體中,常見的藥品名為:癌思停(Avastin)、樂舒晴(Lucentis)、采視明(Eylea),後兩者效果較好,在符合某些條件的病人可以由健保給付,每次為病人節省數萬的治療費用。

其他的治療包括低能量雷射治療,只用在距離黃斑中心點較遠的新生血管;以及光動力療法,結合靜脈注射光敏感藥物與雷射治療,針對新生血管組織作選擇性的破壞,保留正常的組織。

預防方式

會造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因子,最重要的就是年齡,次要有遺傳、抽菸、高膽固醇、肥胖、過度紫外線照射、高血壓、動脈硬化。所以最重要的預防就是不抽菸、身體的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於室外佩戴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其次,配合維他命C、E、氧化鋅、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的健康食品可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或是惡化喔!

如果發現上述黃斑部病變的徵兆,還是要及早就診,尋求專業眼科醫師的治療。

糖尿病黃斑部病變

  • 治病原因

    第一型的糖尿病是因為身體無法生產足夠胰島素,第二型的糖尿病是因為拮抗胰島素功能因子的出現,兩者長期血糖上升,都會引起視網膜微細血管病變,稱之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症狀

    幾乎所有第一型糖尿病病友在15至20年後都會產生視網膜病變,其中有20%至30%的病友會導致失明;第二型糖尿病病友,則約莫會在發病20年左右出現病變問題。

    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友中,約有四分之一在發病15年後會有黃斑部水腫的情形。

  • 治療方式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一樣,是不能完全治癒的,但是適當的治療可以讓視力恢復,以及減緩病情惡化。

    一般來說,非增殖型病變追蹤即可;增殖型病變需要雷射治療,或是進一步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若有黃斑部水腫的情形,則與濕性老年黃斑部病變一樣,可以接受眼球內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Anti-VEGF)注射療法後,常可以大幅改善視力。

視網膜上增生模

治病原因

視網膜上增生膜(ERM, epiretinal membrane)顧名思義就是視網膜上長出了一片不屬於正常組織的膜狀物。

最常見的原因是自發性的,與玻璃體液化後,固體的部分往前移動,也就是所謂的”玻璃體後方剝離”有關,在黃斑部上形成增生膜。其他的相關因子包括眼球內發炎、外傷、視網膜血管病變、視網膜裂孔、視網膜手術等。

症狀

增生膜將黃斑部的視網膜拉扯產生皺摺,因此患眼會有視野扭曲、視力下降、物體變大的情形。可以自行以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做簡單的自我判斷。

最明確的診斷方式是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檢查,可以清楚的見到黃斑部視網膜截面圖中,有一層不正常的增生膜。

治療方式

視網膜上增生膜移除手術 。
纖維膜增生過程緩慢,因此疾病初期先以觀察為主。當視網膜上增生膜持續惡化,嚴重影響了視覺品質,或是造成黃斑部裂孔的併發症,即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改善視力。

因為黃斑部是非常敏感的地方,負責了我們正前方幾乎所有視線,視網膜肉眼下只是一層膜,我們又需要在這層膜上撕下肉眼幾乎不可見的一層膜,因此黃斑部的手術是一個非常嚴謹、細緻的顯微手術,不容許一絲一毫的差池,沒有犯錯空間。通常剝掉視網膜上增生膜之後,還需要再剝除一小片視網膜最上面的組織(ILM,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這個動作不影響視力,但卻能大幅降低復發的機率。

術後一般需要數個月的時間讓視網膜受損的神經纖維和感光細胞復原,因此數個月後才會開始感覺視力有進步,術後照護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與開刀醫師配合喔!

黃斑部病變之視網膜上增生膜移除手術前
黃斑部病變之黃斑部裂孔手術前

黃斑部裂孔

治病原因

眼睛所能看到的區域稱為視野,前方的視野由黃斑部負責。而黃斑部中央的小窩(Fovea)是感光細胞高度集中的區域,提供正中央視野的細部視覺及辨色力,物體也會在此處對焦,因此人會不自覺的將中央小窩對準想要看的東西。而黃斑部裂孔(Macular hole),是指黃斑部區域的視網膜發生破洞的現象,大多在中央小窩的位置,因此影響視力甚鉅。

最常見的原因是自發性的,其他危險因子包括:玻璃體牽引、視網膜上增生膜、高度近視、挫傷、眼球內發炎、糖尿病等。

症狀

  • 視力模糊
  • 中央黑色盲點
  • 視野扭曲
  • 單眼發生機率較高

治療方式

黃斑部裂孔分為四期,在治療方面,第一期及第二期裂孔小於250微米的病患,可考慮於眼球內注射重組微纖溶酶 (Ocriplasmin) 讓裂孔自行癒合;第二期裂孔大於250微米、第三、四期的病患則以手術治療為主。

手術治療的目的是要解除黃斑部裂孔周邊的拉力,再利用氣體將被拉開的視網膜壓回,若裂孔過大可用內限界膜 (ILM,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轉位的方式加強癒合機會;若同時合併中央視網膜剝離,可以用更穩定的矽油代替空氣增加手術成功率。

術後通常一個月內裂孔便會癒合,但仍需數個月至幾年的時間讓視網膜受損的神經纖維和感光細胞生長、復原,因此雖然中央盲點會漸漸變淡,解析度提高仍需要一段時間。

比起視網膜上增生膜,黃斑部裂孔更需要積極的治療,若遮單眼發現有中央黑色盲點的狀況要盡速就醫喔!

黃斑部病變之黃斑部裂孔手術前
黃斑部病變之黃斑部裂孔手術後

CONTACT

諮詢